赴盘山县参观学习考察报告2009/8/27 15:11:33
2009年 7月30日-8月1日,由我县农林畜牧水产局牵头、县政府农办、科技局、各农场(镇)的部分领导、农业技术干部、水稻种植、水产养殖大户共57人到辽宁省盘山县参观考察“盘山模式”。
“盘山模式”是盘山县在原有稻田养蟹的基础上,创造性地形成了“大垄双行、早放精养、种养结合、稻蟹双赢”的新模式、新技术,在水稻不减产的前提下,河蟹规格和产量有了显著提高,这种模式就是:“水稻+水产=粮食安全+食品安全+生态安全+农民增收”,此模式被国家农业部领导和有关专家确定为“1+1=4”的稻蟹综合种养技术模式”并在全国进行推广。
考查组在盘山县海洋与渔业局有关领导的陪同下,到该县胡家农场等地进行了参观,听取了当地养殖户的介绍,该局科技渔业股陈股长在现场详细介绍了“盘山模式”的发展过程和其显著特点,回答了大家的各种疑问。考察组成员一致认为,通过考察学习,开阔了视野,更新了观念,回来后,一定结合我县情况,取长补短,尽快使我县稻蟹混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,为我县农业向“高产、优质、高效、生态、安全”的现代农业迈进做贡献。
一、“盘山模式”的意义
“盘山模式”是将水稻、蔬菜种植与水产养殖结合起来,组成“稻、蟹、菜”多元化的复合生态系统,其特点是:大垄双行;早放精养;种养结合;稻蟹双赢。这项新技术的意义在于使大农业生产真正实现了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、食品安全型。
1、水稻不减产,又提高品质、增效:采用大垄双行技术,水稻栽插“一行不少,一穴不缺”(共13500穴左右),利用水稻的边际效应,水稻增产5%-17%。其中:水稻650—700公斤/亩,而且是“有机稻”,每公斤售价增加0.2元,蟹稻田比不养蟹稻田效益增加1089元/亩,增效1.88倍。
2、稻田中的河蟹可生长成大规格优质蟹:采用长江流域养蟹经验,第3次蜕壳后,用动物性饵料强化培育(蓝蛤),使稻田中河蟹规格明显增大,平均规格110g,品质改善。最大雌蟹170g,最大雄蟹290g。稻田成蟹产量高,净收入800元/亩。
3、经济效益明显提高: “水稻+河蟹”经济效益合计1200元/亩~1600元/亩,效益提高1~2倍。
4、“水稻+水产”结合,1+1=4:“盘山模式”,将种稻与养蟹密切结合起来,不仅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,而且稳定了农民种粮积极性;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,减少于化肥、农药的使用,而且提高了河蟹和水稻的品质;不仅社会效益、经济效益明显提高,而且生态效益显著。因此:“水稻+水产=粮食安全+食品安全+生态安全+农民增收”,1+1=4。
5、定位正确:“盘山模式”的定位就是要求以水稻不减产为原则。水稻为“老大”,水产甘当配角。采用种养新技术后,农民种养积极性明显提高,现在全县60%以上的稻田实施该项技术。
6、符合国家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:该项技术对于确保我国基本粮田的稳定,确保粮食安全战略有重要意义,不仅节约了土地、水资源,而且稻蟹共生,稻田病虫害,杂草明显减少,水稻有利于河蟹隐蔽、蜕壳和生长,确保稻田湿地环境和谐友好。
二、从“盘山模式”看北方河蟹养殖业的发展思路
1、树立一只蟹就是一个大产业的观念:要有“一只蟹就是一个大产业”的气魄和思路,做大、做强一只蟹!要学习挪威的经验:“做大一条鱼,一条鱼就是一个大产业!”在我国,“一村一品、一镇一品、一县一品”是当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趋势,国内已经有许多成功的例子,我们也要想办法,将一只蟹做成一个大产业。
2、以“种苗工程”为基础,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:农业科技□□□的核心问题是品种问题.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,使用优良品种可增产20%-30%。因此,河蟹要成为一个大产业,它的基础也是“种苗工程“。为此,盘锦正在实施辽河水系中华绒鳌蟹的苗种繁育体系建设,我们也必须重视此项工作。
3、以饲料动物蛋白源的开发为突破口,提升产业质量:“十一五”期间,盘锦开始从“大养蟹“转为“养大蟹”;目前一部分养殖户正依靠科技进步,从,“养大蟹”进一步提升为“养优质蟹”。其中关键问题是为河蟹提供廉价的动物性饲料.过去盘锦河蟹主要饵料是马铃薯、玉米等植物性饵料,河蟹每一次蜕壳后体重增长仅15%-25%;近年来,通过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,推广河蟹配合饲料和动物性饲料,河蟹每一次蜕壳后体重增长30%-50%,商品蟹体重明显增大,品质明显改善。 “养大蟹、养优质蟹,必须要有优质饲料、要有荤料”,要以增加动物性蛋白源作为养大蟹、养优质蟹的突破口和切人点,唐山地区有丰富的卤虫资源、海淡水小杂鱼资源、田螺等资源,开展此项工作有物质基础。
4、进一步完善盘山模式:目前,在盘山模式的技术细节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,例如:关于确定大规格蟹种标准问题,要求大规格蟹种最好为60只/kg--100只/kg,性早熟蟹的比例下降5%以下,能否达到?关于成蟹第一次蜕壳问题,当前盘山稻田养蟹生长慢的问题是成蟹在暂养池第一次蜕壳条件差,蜕壳时间晚,如何缓和或缩小水稻栽培与河蟹饲养的矛盾?在不同饲料条件下,对河蟹粪便营养成份分析,根据稻田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要求,两者能否有机结合?稻田种养技术的机理是什么,水稻为什么能增产,为什么“大垄双行”比传统的栽插方式好?如何增加稻田的混养种类(如泥鳅、黄颡鱼等)?养蟹稻田与不养蟹稻田生态因子比较等等。上述问题,需要增加科研投入,采用实验室、试验田、示范区相结合,“产、学、研”相结合,大力开展科学试验,加以解决。只有在应用性理论研究方面有所突破,才能为“盘山模式”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,这方面,我们也可以参与、可以研究。
5、加强人才开发 :一个产业的人才结构可分为操作层、技术骨干、技术指导层、决策等四个层次。发展稻田种养新技术,特别是要加强技术推广和技术骨干两个层次的人才开发,即需要一大批能说会干的、既要会种田又要会养蟹的人才。
6、组织起来,联合起来,加强服务体系建设,进一步加快渔业产业化进程 :如何将分散的农业生产组织起来,联合起来,必须给农民以实惠,需要为农民办实事。要将新型合作组织作为产业化工作的重点来抓。通过“五个优先、五个统一”(优先供应优质苗种、优先提供养殖技术、优先提供病害防治服务、优先提供产销信息、优先提供贷款资金,统一的苗种、统一标准的养殖技术、统一的供销渠道、统一的商标、统一的价格)的原则,将分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,不仅提高了养殖技术,而且大大减少了内耗,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,提高市场竞争力。协会以龙头企业、生产合作社和科技示范大户为核心,重点扶持苗种服务体系、饲料服务体系、对外技术服务团、市场营销服务体系,从而建立起一个集生产、加工和销售“一条龙”的技术、信息服务体系和流通体系。协会上联技术推广部门,下联广大养殖户,为建立“三位一体”的新的推广体系创造了良好条件,盘山做的好,我们一定要向人家学习。
7、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,申报大型科研项目,联合攻关 : 2007年“盘山模式”已通过农业部验收,现已进人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,推广的范围包括整个北方地区(东北地区、内蒙东部以及宁夏河套地区)。为此,要联合北方地区各省的有关部门,共同筹划大型稻田种养技术研究项目(如国家公益性项目等),通过项目建立协作平台。将一大批科技、教学、推广人员凝聚起来,联合攻关。
8、采用科技入户运行机制,在全省乃至北方地区推广稻田种养新技术:辽宁盘山的稻田种养技术,是在农业部实施农业科技人户示范工程项目后逐步发展和完善的,通过近4年的实践,体会到农业科技人户工程是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,是科技强县、人才强县的重要措施,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、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手段,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。建议各省有关部门积极争取成为国家级、省级农业科技人户科技示范县;并将稻田种养技术作为主推技术,采用农业科技人户的运行机制,完善科技推广网络和推广渠道,建立“科技人员直接到户、良种良法直接到田、技术要领直接到人”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长效机制,推广稻田种养新技术,并通过示范户辐射整个农产,借以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。
9、弘扬蟹文化,延伸产业链:要学习江苏苏州市利用阳澄湖大闸蟹名牌,开发“蟹文化”、发展第三产业的经验,要学习江苏赣榆县巨资悬赏产业能人、巨资悬赏开发泥鳅招牌菜等的做法,我们要利用唐海湿地风景秀丽,旅游渔业、休闲渔业逐渐兴起的大好时机,大写“蟹文章”,使之成为唐海旅游渔业的一大特色;同时,利用蟹田大米品质好、价格高、市场有需求的特点,延伸产业链,促进水稻加工企业增效和丰富旅游产品。
总之,拿来是一方面,吸收是一方面,改良也是一方面,我们只有结合自身特点,取长补短,开拓创新,同时,围绕生态示范县建设,不断提高行业水准,为“工业唐海、滨海城市”作出应有的贡献。
农林畜牧水产局 王文斌
2009年8月